行业动态 / Company news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动态 > 行业动态
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发布日期:2023-10-12

      近年来,中国汽车出海行业爆发式增长,今年上半年,中国一举超过日本,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

其中,中国对欧盟的汽车出口表现更是呈超强增长态势。根据欧盟海关统计,今年前七个月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增长了112%。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,中国国产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上升至8%,到2025年可能增至15%。

汽车产业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“明珠”,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“刺痛”了欧洲的“神经”。10月4日,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,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。公告称,委员会收集的证据表明,中国汽车产业从补贴中受益,却严重损害了欧盟工业。这是欧盟首次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采取贸易救济措施。

数据显示,中国纯电动汽车在2022年对欧盟出口33.8万台,同比增94%,2023年1-8月出口33.9万台,同增95%。

目前,欧盟汽车的标准税率为10%,若最终调查结果不利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,相关企业大概率将面临15%-20%的惩罚性关税。
那么,从出口来看,中国汽车在全球的竞争力是什么水平?中国汽车出口欧洲总体特征如何?中国纯电汽车出口欧洲,哪个品牌最多?欧盟反补贴调查及后续政策会如何影响中国电动车行业的未来?
中国登顶汽车出口大国
 
 
 
 
今年前8月,中国汽车出口294.1万辆,同比增长61.9%。其中,乘用车出口245.5万辆,同比增长69.8%;商用车出口48.6万辆,同比增长31.1%。
 

中国已连续14年稳居全球汽车产销总量的第一位,出口量的起飞,是从2020年之后才开始。

 

从上表可以看出,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起,在接近7年的时间中一直徘徊在100万台附近。而在2021年,中国的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,达到201.5万辆,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三。2022年的出口便达到311万辆,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。

2023年上半年,中国汽车的整车出口量为234.1万辆,跃居全球首位,同比增速达到76.9%。同期日本汽车出口量为202万辆,同比增长17%。

 
德国和日本近年来未能及时跟上以新能源为主导的产业转型变化,汽车出口量不升反降,也进一步促成了中国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。
 
多少中国汽车出口到了欧盟?
 
 
 
 

 

欧洲共有44个国家,目前27个是欧盟成员国,分别是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荷兰、比利时、卢森堡、丹麦、爱尔兰、希腊、葡萄牙、西班牙、奥地利、瑞典、芬兰、马耳他、塞浦路斯、波兰、匈牙利、捷克、斯洛伐克、斯洛文尼亚、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、立陶宛、罗马尼亚、保加利亚、克罗地亚。
 
据海关总署统计,2022年对欧盟出口汽车55万台增86%,2023年1-8月出口54万台增93%,2023年1-8月出口接近2022年全年汽车出口量。
 
其中,中国纯电动汽车在2022年对欧盟出口33.8万台增94%,2023年1-8月出口33.9万台增95%。
 

但8月中国出口欧盟电动车2.46万台,同比降25%。8月出口下降有一定偶然因素,但也值得关注外部贸易环境对汽车出口的不利影响。

 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关键市场出口的重要引擎。2023年前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提升到整体出口量的25%,较2021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,出口量增长111.3%,远高于传统燃油车。
 
新能源汽车更是拉动欧洲市场猛增的最大利器。欧洲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,2022年欧洲市场新能源车上牌量近260万辆。据统计,2020年,中国对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7万辆,占比提升到33%;2021年占比达到48%,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第一大区域;2022年占比已近一半。
 
 

海关总署数据也显示,今年前7月,中国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中,俄罗斯、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、阿联酋以燃油车为主,而在比利时、英国、西班牙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和泰国、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,新能源汽车则占主导地位。

中国自主品牌在欧洲销量表现如何?
 
 
 
 
 
国际能源署( IEA)数据显示,2022年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有16%是从中国进口。不过,这些汽车一大部分并不全部是中国自主品牌,也包括外资和合资品牌。
 
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品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:一是蔚来汽车、比亚迪和上汽集团等本土制造商;二是特斯拉等中国设厂、出口欧盟的西方汽车制造商;三是中国收购的欧洲品牌再返销,典型的有名爵MG、路特斯等。

 

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自主品牌在欧盟市场表现相当好,今年8月的销量达到1.52万台(当地的乘用车销量统计)。1-8月欧盟销量达到7.9万台,同比增长132%。总体看中国近两年在欧盟市场迅速增长,尤其是随着芯片短缺的影响,欧洲车市供给不足,中国汽车产品在欧洲靠超强的质量价格比获得很好的市场认可。
 

不过,这也引起了法国等欧盟国家的关注6月就传出要搞反补贴调查的信息,10月初的欧盟反补贴的靴子落地。

 

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出,名爵是出口欧洲最多的自主汽车品牌,今年前8个月共出口6.88万辆,位居第一。其实,名爵已经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单一汽车品牌海外销量冠军。极星排名第二,出口欧洲数量总计2.46万辆。比亚迪排名第三,出口欧洲数量0.76万辆。

 

反补贴调查影响有多大?
 
 
 
 

欧盟发起的反补贴调查,引发了对中国出口新能源车未来的担忧。

 
根据相关法规条例,反补贴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在中国生产、进口到欧洲的品牌,时间最早可以往前追溯五年,也就是2018年。
 
这就意味着受影响的不不仅仅是中国自主品牌。欧洲委员会常务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也宣称:“严格来说,这并不限于中国品牌的电动车,也可以是其他厂家的汽车——要是他们收受生产方补贴的话。”
 
众所周知,很多欧洲电动车是在中国生产的,其中合资与外资品牌的规模都很大。因此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对中国电动车产业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。
 
据外媒报道,作为对中国政府向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补贴进行调查的一部分,欧盟已要求宝马汽车提供与其在中国生产并出口的iX3运动型多用途汽车(SUV)相关的信息。
 
那么,该如何应对呢?分析人士认为,积极应诉和积极走出去要两手抓。
 
 
一方面,要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反补贴调查,积极应诉,争取有利调查结果。中欧继续深度结合,对于双方均利大于弊。不过,在实际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例中,欧盟的调查多以高额征税结案,且耗时比法律规定的还要短,更存在其他国家跟进发起类似调查的风险。这意味着在不征收临时关税的情况下,中国车企安全窗口期最多为12个月。
 
一方面,中国车企需要勇敢走出去,整合更多全球资源,获得更多区域成功。据悉,包括上汽、比亚迪、长城等头部车企正在紧锣密鼓筹备欧洲本土化生产,最早一批欧洲本土产品很可能2025年下线。2023上海车展期间,极氪、长安等多家企业也透露了海外发展战略。
 
 
 

中国70年汽车产业发展的道路一直以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崛起的荣耀伴随着艰辛和各路风险挑战,尽管道阻且长,但若能做到顺势而为、借势而上、造势而动,则势不可挡。